吴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伟德在线体育:时间:2025/5/9 17:11:59|点击数:
作者简介:
吴莹:伟德在线体育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出版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在云南的实践研究》《党的建设在云南的历史考察与实践探索》等著作。
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次亲临云南考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念兹在兹的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云南做什么、怎么做等重大问题,对云南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和党的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谋划了符合云南省情特点的区域布局,彰显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要从几个重要关系来把握
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五个方面的本质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这充分表明,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一个地方都不能少,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子。这一科学内涵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各区域怎么落实的具体运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如何破解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为云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精准定位、更精细作为、更精确融入和服务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从中国国情和云南省情的关系上把握。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在回答“领导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亢敛桓衣砘,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发展,并作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明确指出做好一个地方的工作,首先要认识本地区的特点,精辟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精准抓住了云南省情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考察云南时指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都是基于准确把握国家整体和地方局部的辩证关系,科学研判云南省情,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推动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有更大作为,以自身发展带动区域、助力全局。
从云南发展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关系上把握。从历史来看,云南发展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地球生物史、人类进化史上,还是在华夏文明史上,云南都写下了辉煌璀璨的篇章。从现实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国同步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从未来来看,着眼于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云南制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全力推动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改革开放、大抓经营主体、大抓绿色发展、大抓创新发展等“六个大抓”,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一体推进产业强省、企业兴省、就业稳。钊胧凳┫盗腥晷卸,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后第一次到云南考察,是对云南过去发展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未来发展寄予厚望的信任重托。围绕如何实现云南现代化建设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从更高战略视角赋予了云南新使命、新任务。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绿色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全面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建强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产业链,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持续塑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做强做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建设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聚焦花卉、咖啡、茶叶、中药材、水果、坚果和天然橡胶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富民产业。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推动“旅居+”产业联动发展,让文旅产业更好助力拉动内需、带动增收。
围绕高水平开放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坚决落实党中央伟德在线体育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推动“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稳定运营,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清洁能源合作开发,持续畅通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用好国家西南开放平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促进各类开放平台政策集成、优势叠加。用好国家支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等政策,充分发挥沪滇协作机制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经贸、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硬联通”更加优化、“软联通”更有支撑、“心联通”更有基础。
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坚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大力推动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科学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健全完善生态屏障保护修复格局,强化“三屏两带多点”为重点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国前列。持续推进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综合治理,加强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确保水质稳定向好。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持续巩固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优势。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加强省级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坚持把改善民生和凝聚民心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续写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坚决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
围绕“两个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伟德在线体育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伟德在线体育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伟德在线体育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用好警示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方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来源/作者:2025年第5期《云岭先锋》 责任编辑:张雪